做寒门学子的“点灯人”

来源:关工委  撰稿:关工委  发布时间:2024-4-23 9:07:44  浏览次数:125

94岁退休老校长

做寒门学子的“点灯人”


来源:新华日报  2024年01月19日 星期五 10版:人文周刊·记录


本报记者 周娴


从大连理工大学回南京没多久,周成就和弟弟约定去看望戴爷爷,他还打算用自己获得的国家奖学金给戴爷爷买一副乒乓球拍。

周成口中的戴爷爷是六合高级中学退休老校长戴坚白。2017年,退休多年的他主动找到学校,要求每年从自己的退休金中拿出4万元,资助8名品学兼优、经济困难的学生。7年来,戴坚白已资助40多个孩子,周成就是其中之一。

周成家住六合农村,读高中时是家里经济最窘迫的时候,爷爷罹患老年痴呆症,奶奶是一级残疾,全家靠父亲开车维持生计。屋漏偏逢连夜雨,父亲意外腰椎受伤,做完手术后干不了重体力活,在最难熬的时候,戴爷爷拉了他们一把,每年资助周成5000元,直到他考上大学。

听说记者要采访他时,94岁的戴爷爷连连摆手,说自己只是做了一点小事,不值得写。他说自己出身金坛农村,也是一名寒门学子,深知读书是农家孩子改变命运的重要方式。当年父亲早逝,母亲一人靠种地拉扯几个孩子,因家境贫寒,他被迫辍学在家放了一年牛,后来坚持读书考上了大学。“现在,孩子们都已成家立业,我们老两口退休金不少,简简单单过日子花不了多少钱。”戴老认为,国家培养了自己,拿点钱出来回馈社会,帮助有困难的学生,是应该的。

在六合高级中学工作的22年时间里,戴老一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关心着寒门学子。

50年代,他带的第一届学生来自当时六合、仪征、江浦三县城乡,大多为贫下中农子女。为了解每个孩子的情况,他坚持家访。有次去仪征农村家访,走的都是羊肠小道,人生地不熟,一去就是3天。他看到许多学生家长不善言语,穿着打补丁的衣服,但说起孩子时眼神亮亮的,他就感受到肩头沉甸甸的分量。

20年里,戴坚白带着全家8口人坚持住在学生宿舍区,一得空,就和孩子们促膝谈心。渐渐地他发现,有的孩子一天只吃两顿饭;有的孩子父母离异,只能轮流寄居在亲戚家……当时,戴坚白家里有6个孩子,上学、生活都需要钱,他的爱人是一名小学老师,夫妻俩的工资紧巴巴的,但学生遇到任何困难,他都是毫不犹豫地接济。

退休后,戴坚白除了定期给寒门学子资助助学金,也会给他们分享他的人生感悟。循循善诱地说一通,再领孩子们吃顿饭,“能做的不多,希望他们能感觉到社会上有人在关心他们。”

在河海大学读大二的王禄为记得他第一次见戴爷爷,是4年前的夏天。爷爷很朴素,上身穿着一件灰色条纹T恤,脚蹬一双旧凉鞋。

当时,他刚刚考上高中,母亲得了糖尿病,常年要打胰岛素,在这节骨眼上,父亲还出了车祸,家里经济来源一下子断了。得知他的情况后,戴爷爷宽慰他,“别担心,钱的事情我来解决。”就这样,他接连资助了三年,一直到王禄为考上大学。

生活中,戴坚白和爱人都很节约,在家里,无论大人小孩用餐,碗底不准剩一粒米。退休后,他坚持住在教职工宿舍,不喝酒不抽烟,不讲究吃穿,甚至连一张餐巾纸都要撕成两半用。他最大的爱好是种花、练字、打乒乓球,老伴笑道这些爱好都不用花钱。女儿想拉他逛街去买几件好衣服,儿子想让他去疗养中心住住,都被他拒绝了。

“钱要花在刀刃上。”戴坚白说,他们是从苦日子里过来的,那代人的传统就是艰苦奋斗,现在生活条件这么好,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一些,很值。前几年,戴坚白还签署了遗体捐献同意书,成为了一名志友,他希望,即使自己哪天不在了,也能为社会做点贡献。

让戴坚白感到欣慰的是,那些被他资助的孩子,大多读了大学,其中不乏复旦、同济这样的名校。有孩子给他写信,信中字迹工整,字里行间流淌着真诚的谢意。

在戴坚白看来,自己虽然是普通人,但也可以成为别人生命里的“侠者”,每个人的点滴善意终将汇成江河湖海。

他告诉那些孩子,当他们有能力的时候,拉一把那些需要帮助的人,便是对老师最好的回报。